服务热线:

17276752180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牙钻切削试验仪操作指南:标准化流程与关键要点

牙钻切削试验仪操作指南:标准化流程与关键要点

更新时间:2025-04-29  |  点击率:15
  牙钻切削试验仪是评估医用牙钻切削性能的核心设备,通过模拟临床切削过程,量化分析牙钻的切削效率、耐用性及多材料适应性。以下结合设备结构与标准测试流程,系统阐述其操作方法。
  一、牙钻切削试验仪结构与核心功能
  1.人机交互模块:配备5.7~7英寸彩色触摸屏,支持中英文菜单切换,用户可直观设置测试参数(如转速、载荷、钻头规格)并实时查看切削力、时间、温度等数据。部分机型(如山东SRT-100)集成三级密码管理,确保测试数据安全性。
  2.传动与驱动系统:采用PLC/ARM架构可编程控制器,驱动传动装置提供3000r/min或6000r/min转速(支持软件自定义调节),转速精度≤±10r/min,确保模拟真实临床切削条件。
  3.传感器与数据采集:高精度力值传感器(测量范围0~200N,误差≤±0.01N)实时监测切削力,温度传感器同步记录切削区域温升。数据通过机载针式打印机输出,或导出至计算机进行趋势分析。
  二、标准化测试流程
  1.设备准备
  (1)环境校准:在20~25℃、湿度≤60%RH环境中预热设备10分钟,使用砝码(0.8kg/1.5kg/5kg)校准测力系统。
  (2)材料安装:将模拟牙齿材料(硬度接近牙釉质)固定于纵向移动溜板台面,调整水平度≤0.02mm/m。
  2.参数设置
  (1)钻头夹持:将待测牙钻装入夹持装置,调整钻头垂直度偏差≤0.5°,设定进给速度(如5mm/min)与载荷(如5N)。
  (2)模式选择:根据测试标准(如YY 91064-1999)选择端刃切削或纵向切削模式,设定转速(如6000r/min)与测试顺序(如A/B/C三组重复试验)。
  3.切削测试
  (1)启动测试:点击“开始”按钮,设备自动记录切削时间(精度±0.01s)并计算5个孔的平均切削时间(如A组≤2.5s,C组≤3.0s)。
  (2)异常处理:若切削力突增(如≥150N)或温度超限(如≥80℃),设备自动触发蜂鸣报警并停止测试。
  4.数据记录与分析
  (1)结果输出:机载打印机输出切削力-时间曲线、平均切削时间及合格判定(如A+C组总和≤5.5s)。
  (2)多维度评估:对比不同材质牙钻(如钢/硬质合金)的切削效率,结合温升数据评估热损伤风险。
  三、操作规范与维护要点
  1.安全防护:操作时佩戴护目镜,禁止接触旋转部件;试验后待钻头停止再移除试件。
  2.定期维护:每月清洁传感器表面,每季度校验测力系统;每年返厂校准整机精度,确保符合ISO 17025实验室标准。
  3.合规性验证:测试报告需注明依据标准(如YYT 0874-2013)、设备编号及环境参数,确保结果可追溯。
 

 

  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与数据化管理,牙钻切削试验仪可精准量化牙钻性能,为临床应用、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。